IT將有兩⼤變⾰!以強化國內醫療資安防護基礎

資料來源:iThome IT將有兩⼤變⾰!以強化國內醫療資安防護基礎/王若樸

為強化醫療資安體質,衛福部資訊處處⻑龐⼀鳴6⽇在臺灣資安⼤會上重磅宣布,衛福部要擁抱HL7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,將電⼦病歷交換中⼼EEC改為FHIR交換中⼼,來降低眾多接⼝產⽣的資安⾵險;此外,衛福部也要放寬電⼦病歷存取權,將允許醫療機構上雲代管,⽬前正修改法規,接下來要公開草案、徵詢外部意⾒。衛福部希望藉這些做法,強化醫療資安防護基礎,⼀⽅⾯也希望臺灣醫療資料與國際接軌,要讓國內醫資廠商⽤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,出國「打國際盃」。

從公共衛⽣看醫療資安,得先養好體質才能預防資安事件

公共衛⽣出⾝的龐⼀鳴指出,醫療資安有如公衛和預防醫學的三段五級策略,公衛中的三段是指⼈⽣病 的三階段,從無症狀或易感染狀態,到臨床病徵出現,再到傷殘或死亡的階段。這三階段對應到醫療資安,就是無症狀或被刺探狀態;出現弱點、發⽣資安事件;以及資料遺失、橫向擴散和系統癱瘓。

⾯對發病過程,公衛有5種策略來應對,像是促進健康、特殊防護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、限制殘障和減少死亡,以及最後的復健。「醫療資安也是如此」,龐⼀鳴舉例,醫療機構平時就應養成健全體質、蒐集情資來預防事件,並定期進⾏弱點掃描、做好特殊防護,再來才是資安健檢、加⼊監控機制(SOC) 即時修補問題,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效果。

要是發⽣資安事件,醫療機構也要透過通報應變機制(如ISAC、CERT),來降低資安事件帶來的衝 擊。最後⼀步,則是事件後的復原鑑定。(如下圖)

(圖⽚來源:iThome)

在這5種做法中,過去,衛福部已在資安事件處理有所著墨,包括近幾年建置的醫療資安情資分享與分析平臺H-ISAC,讓關鍵基礎設施醫院(CI醫院)加⼊,透過緊急應變處理(CERT)和聯合監控 (SOC)等機制,來鞏固醫療資安聯防。 現在,龐⼀鳴則回過頭聚焦5級策略中的第1級,要培養好所有醫療機構的資安體質,來降低事件發⽣ 的可能。「醫院養好體質,可避免未來可能遇到的資安問題,」他⽐喻,就像這次疫情期間,⺠眾落實 戴⼝罩,不只防疫,也防⽌其他⽿⿐喉科相關疾病,連健保數據都顯⽰去年相關⾨診就醫次數⼤幅下 降。

養體質第⼀招:電⼦病歷交換中⼼EEC改為FHIR架構

同理,為防⽌病從⼝⼊,衛福部打算將醫療院所的「⼝」防好,也就是簡化電⼦病歷的交換架構。龐⼀ 鳴指出,電⼦病歷是醫療機構和政府單位最常交換的資料,這些單位包括健保署、國健署、EEC、疾管 署、地⽅衛⽣所等,由於這些單位彼此不互通,醫療機構得針對不同單位,採⽤不同交換標準,並配合 不同網路⼯具來執⾏。

過去,健保署多年來每每針對不同專案,開設專屬VPN來建⽴加密的資料交換環境,來給醫療院所使⽤。然⽽VPN⼀多,就容易產⽣資安⾵險。

因此,龐⼀鳴認為,要是能先將EEC交換平臺改為FHIR交換平臺,採⽤主流的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 HL7 FHIR,就能簡化交換流程,不必⼀對⼀客製化介接,連帶簡化醫院需使⽤的網路⼯具,減少破⼝出現。他希望,藉由衛福部EEC率先改⽤FHIR,帶動其他單位擁抱FHIR,跟上國際趨勢、進⼀步簡化資料交換⼯作。(如下圖)

(圖⽚來源:iThome)

他將這種以FHIR格式交換的電⼦病歷,稱為新世代電⼦病歷,並由4⼤要素來推動。⾸先是資料標準, 也就是要將新舊標準平⾏轉移,讓EEC先採⽤FHIR、健保署仍採⽤舊標準,爾後再調整;同時,龐⼀鳴也要藉此將衛福部內的資料交換,改以電⼦病歷為單位。(如下圖)

(圖⽚來源:iThome)

第2要素是連結跨部會資源,透過經濟部補助⼀年⼀度的臺灣FHIR聯測,來推動FHIR普及,同時也要協同經濟部輔導廠商的FHIR產品服務等。

再來是透過產官學合作,來發展醫療機構所需的FHIR資料格式轉換⼯具,以及培育FHIR⼈才資源。最後則是新世代電⼦病歷的交換應⽤,⽐如發展交換平臺,來試做疫苗護照等應⽤。

疫苗護照FHIR新機遇,未來還能推廠商打國際盃

龐⼀鳴坦⾔,疫苗護照是衛福部擁抱FHIR的另⼀個契機。⽬前,WHO、歐盟和世界多國都已倡議推⾏疫苗護照,要讓⺠眾透過App,出⽰⾃⼰在該國接種疫苗的證明,來加速出⼊境和進出特定場所的⾝分 檢查。⽽這款App,就需要與該國衛⽣部⾨資料串接,⽽他們⽤來串接接種資料的交換標準,「就是 FHIR。」

對臺灣來說,要加⼊國際疫苗護照⾏列,就得⽤FHIR來串接電⼦病歷中的疫苗接種紀錄。但龐⼀鳴指 出,過去以來,臺灣醫療院所電⼦病歷交換的主要對象,⼀直是健保署,因此交換架構是臺灣健保署專⽤,⽽⾮國際通⽤。於是,要與國際串接資料,臺灣勢必得採⽤FHIR。

他認為,疫苗護照是臺灣練兵FHIR的⼤好機會,也能順勢將「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內標準。」他期望臺 灣趁這次機會實現3個⽬標,也就是做好FHIR疫苗護照,再來是醫療機構採⽤FHIR國際標準,讓國內醫學研究更容易與國外互通,最後是臺灣醫資廠商⼤規模採⽤FHIR,讓⾃家產品不再只是臺灣標準,⽽是遵循放諸四海皆準的國際標準,如此才能「打國際盃。」

龐⼀鳴指出,這項計畫也已知會衛福部部⻑陳時中和數位政委唐鳳,盼能落實。

養體質第⼆招:允許電⼦病歷上雲託管,放寬存取權

接下來,衛福部養好醫院資安體質的第⼆招,是要放寬電⼦病歷存取權,允許電⼦病歷上雲代管,再由政府監督雲端業者和代管業者。這是因為,對臺灣眾多的專業⼩型醫療院所來說,管理醫療相關資料⼗ 分耗⼒,委外處理要是出事了,廠商不負法律責任,「導致⼩診所苦不堪⾔。」

為解決這個問題,衛福部擬定草案,要開放電⼦病歷上雲、交由第三⽅代管。龐⼀鳴指出,許多雲端業者的醫療資料處理服務,既符合歐盟最嚴格個資法GDPR,也符合美國主流的醫療資料保護法案 HIPAA,更遵從國際標準FHIR,對⼈⼒不⾜的⼩型醫療院所來說,就會是個解⽅。⽽政府要做的,就 是監管雲端業者和代管業者,多⼀道把關。

衛福部要開放電⼦病歷上雲,還有另⼀個⽤意。龐⼀鳴表⽰,由於⻑年法規規定,電⼦病歷只能存放在 醫院中,導致醫院⽤雲相對落後。「但現在是上雲時代,醫院不⽤雲,⼤部分醫療AI幾乎不能⽤,」⽽開放上雲,就能促進醫療院所對AI的採⽤。

⽬前,這套上雲草案已完成內部意⾒整合,最近將公開草案、徵詢外部意⾒。龐⼀鳴希望,藉由改善電 ⼦病歷的交換架構和存取權,來打好醫療院所的資安體質。

要將資安稽核納⼊醫療評鑑,還要強化社交⼯程防治演練

回到醫療資安層⾯,衛福部也有幾套做法,來鞏固原有的醫療資安機制。⾸先是擬定在醫院評鑑中,加 ⼊資安稽核項⽬,來吸引更多醫院加⼊醫療資安聯防機制。這是因為,受限於資安法規定,衛福部無法全⾯將聯防機制推動到每家醫院,所以得想辦法讓不同⾝分的醫院加⼊。

再來,衛福部也會繼續推動資安⼈才培訓,並與其他政府部會協商,來強化醫療資安聯防。同時還要提 升醫資廠商資安意識,將逐步要求醫資業者備妥資安防護措施。

今年,衛福部也計畫辦理更多演練,來加強醫院資安事件處理經驗。這些演練包括資安事件通報,也就 是加⼊H-ISAC的會員醫院將收到H-ISAC演練警訊,會員醫院得依此回覆,進⾏通報等等。此外,衛福 部也會針對社交⼯程,辦理模擬演練,⾄少10家醫院參與演練,並各⾃提交報告。

衛福部也鎖定聯網程度越來越⾼的醫療儀器(OT),將醫療儀器⽣命週期納⼊資安管理,以6種配套措 施來納管,像是汰舊換新、採購評估、教育訓練等等。(如下圖)

(圖⽚來源:iThome)

近期醫院被勒索軟體攻擊次數下降,盤點5⼤⽅法降低事件發⽣率

最後,龐⼀鳴盤點近幾年醫療勒索軟體攻擊事件,指出2019年8⽉,臺灣38家醫院在幾個⼩內接連遭到 WannaCry病毒⼤規模攻擊,是因為病毒從內網橫向擴散,「我們也藉此檢討EEC架構和健保VPN設 置,並來改善。」

在那之後,⾃2020年⾄今,臺灣只有零星幾家醫院受到攻擊。⽐如2020年,只有兩起北部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的受害通報,今年⾄今也只有3起通報。(如下圖)

(圖⽚來源:iThome)

他也歸納出5種⽅法,來降低勒索病毒威脅,包括落實資安⻑制度、拒絕釣⿂郵件(即社交⼯程攻 擊)、建設好網路防⽕牆,還有USB管控和IT防禦。他認為前4種是對付80%攻擊的關鍵,⽽IT防禦雖只擋20%攻擊,但也是重要的防護基礎。

龐⼀鳴建議,IT防禦範圍包括善⽤H-ISAC情資分享,來掌握勒索軟體防護攻略,此外還有採⽤各種資 安縱深防禦⼯具和技術來防範威脅。醫院透過有效的管理⽅式,就能杜絕⼤多數的攻擊嘗試,讓IT有餘⼒應付⾼明的駭客,⽽不會因層出不窮的事件疲於奔命,這也是IT防禦的⼼法。